第(3/3)页 皇帝的玉玺并不是只有一块,在不同场合,盖章不同文件,都要使用不同的玉玺。 从秦汉到唐朝,实行的八玺制,武则称帝后别出心裁的增加了一方“皇景命有德者昌”神玺,形成九玺制。 她又将“玺”改为“宝”,从后各朝都跟着改,称“玉玺”为“宝”。 北宋时,又有皇帝把玉玺增至十二宝,南宋又搞到了十七宝,大明朝直接猛增至二十四宝。 听完礼部尚书的介绍,朱慈烺终于明白,这些都是纯手工操作,就是把姜逢元剁了他也无法做到。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: “那就延后再议,干脆等朕把流寇平定建奴灭掉在登基,最多两年。二位爱卿认为如何?” 李邦华和姜逢元直接拜倒连连高呼不可,开玩笑,他们心里认为流寇和建奴新皇这辈子都未必能平定,如何能等: “陛下不可,最多三个月即可,不然臣等死罪啊……” 朱慈烺无奈摇摇头: “行,那就十月一日如何,还有两个多月,你们回去要和父皇商量商量,有些仪式能简从简,玉玺八块即可,朕不需要那么多,太麻烦……” 二人一愣: “陛下不可,大明乃是……” 看到他们还不同意,朱慈烺又使出杀手锏: “若二位爱卿认为不妥,朕决定十二岁再登基继位……” “陛下,这这……臣遵旨!” 二人无奈只好答应。 朱慈烺准备把之前的二十四宝作废,重新打造,恢复八玺制。 分别以大典国玺、日常颁诏用玺、册封赏赐用玺、调兵征伐用玺、册立藩邦用玺、谕示臣僚用玺等八方玉玺。 登基大典诸事,全权交给礼部去办,要求务必从简,无论是花费还是流程,不要太麻烦,能省则省。 隆重的登基大典既是皇权和身份的象征,又意味着百姓和官员对新皇帝的欢迎和期待,但朱慈烺不希望太浪费。 “陛下,沈千万来信!” 岳洋手捧一只信鸽进来,把一张纸条递给朱慈烺。 朱慈烺看过纸条笑道: “老狐狸们要出手了,若在南方能买到三两银子一石稻米,无论价钱还是效率都比从海外运输合算。” 岳洋拱手道: “陛下英明,北方稻米之前一直维持在五两左右,河南陕西一石稻米甚至在八两银子以上,这次奸商们等于倾家荡产救灾……” 朱慈烺摇摇头: “倾家荡产不至于,你太看南方世家大族和官商实力,最多让他们损失半数身家,不过没有关系,朕还有底牌未出。” 岳洋再次拱手: “陛下英明!” “岳洋,密令沈千万李云出货,一旦奸商们忍不住卖粮,五两银子以下立即出手收购,出多少卖多少,迅速通过海运把粮越津。” “遵旨!” 岳洋领旨抱着信鸽离去。 “胡宝拟旨,命令黄德功派兵便装秘密潜入应府,一旦有人打击皇家集团粮店,配合高文采行动。命令孙应元率军进驻苏州,等待下一步命令。” “遵旨!” 胡宝领旨,立即刷刷点点拟旨,随后交给朱慈烺查看: “皇爷,您看这样行不?” 朱慈烺接过胡宝草拟圣旨看了两眼: “可以,把内阁和司礼监的印玺盖上,不要给他们看内容,你亲自要印玺盖上。” “这……遵旨!” 召内阁和司礼监要印玺自己盖,胡宝还是第一次,李邦华会鸟他吗?他稍微犹豫一下,马上退出钟粹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