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5章 八旗编制-《大明,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有钱的军人能买得起修的起,没钱的只好糊弄,也导致了清末八旗军事的直接没落,甚至贫困的八旗军没有合适的武器来保持日常的训练。

      增设到八个旗后,每旗300人为一牛录,设一名牛录额真管理。5个牛录为一札兰,设置札兰额真管理,札兰额真也叫甲喇额真,5个札兰为一固山,是为一个旗,设左右梅勒额真管理。

      在努尔哈赤时期,八旗的成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满洲人,包括归附的蒙古人、汉人及其他人。

      到了皇太极时期,队伍又壮大了,聪九年,后金征服了蒙古察哈尔部、喀喇沁部,将俘虏的部众编为蒙古八旗,这是蒙古八旗的由来。

      崇德二年,将汉军部队分为两旗单独管理。

      之前,老汉军直接隶属八旗,孔尚的投降军队还由他们自己单独管理。

      崇德二年开始,所有的汉军都编制统一,相当于夺了孔尚二饶兵权。

    
  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,开始为了招抚降将,部队不打散,先让你安心。

      最后慢慢地就给你掺沙子,先渗透,后来就直接改编整队,夺权完事。

      崇德四年,汉军又分为四旗,旗色是纯皂色,皂镶黄,皂镶白,皂镶红。

      到了崇德七年,四旗变为八旗,旗色与满洲一样,短暂的四旗取消了,这是汉军八旗的由来。

      满洲八旗,蒙古八旗,汉军八旗,现在彻底凑齐了,那么一共是二十四旗吗?

      当然不是,其实还是八个旗,以镶黄旗为例,镶黄旗下,辖有满洲,蒙古,汉军这三个类似的种族成分,都是镶黄旗内的成员,根据什么时候入伙,分为三个部分,大体上是根据族群划分的。

      八旗在入关后,男女老幼都称为旗人其他非八旗的都称为“民人”。可见,现在满族的民族成分极为复杂。

      按照早期八旗的编制:300x5x5,每旗共计7500人。八旗就应该是六万人。

      实际上则不然,八旗早期的编制想法是每旗7500人,这7500缺然都是可以作战的男丁。

      作战就要有死亡伤残,部队损失了人数,有成丁的儿子可以顶替。

      但是不一定每人都生男孩吧,生女孩的就顶替不了名额,或者儿子没长大的也顶替不了。

      所以7500饶名额应该随着战事的进展不能满编,所以八旗的人数出现了人数不一致,有多有少的现象。
    第(2/3)页